【系列报道】谁杀死了《正义联盟》?(一)

来自中世界 2018-04-06

【警告】这篇文章不好看,充满了啰嗦指责,可说全文都是马后炮,而且其中不少内容都是我在微博和其他平台已经说过的。

写它,是因为我想了这么多,自己咽下去太没意思了。而且虽然我时常嫌弃精神股东,但站在精神股东“希望DCEU还有未来”视角,我觉得细细地去审视正联这场悲剧,将会对发展极有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对想看个有趣有噱头的文章的人,你们已经得到了警告。


距离《正义联盟》上映四个多月了,我还清晰地记得2017年11月18日,我坐在屋子里打了一整天字,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正义联盟》:一部被消失的电影。当时我觉得那是我对这部电影、这个“电影宇宙”最后的话,我失望,悲伤,愤怒不已,我写道“能说的想说的都说尽了”。

结果时至今日这一事件(Event,是的,对我和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事件)并没有过去,它的发展和延续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

前几天BVS两周年日,一部上映两年的电影又一次上了twitter话题榜,而现在我正预期着#ReleaseTheSnyderCut 活动的一个真正转折,于是我想谈谈整个事件,为自己也为关注此事的其他人,算是某种总结,关于华纳这种奇葩决策的前因后果,也关于我一直没怎么谈过的DCEU整体、扎克、粉丝、期待、问题和未来。

希望有一天我还可以写一篇文章叫做“谁复活了《正义联盟》”。

img


源头:超人问题,思考与惯性,预期与意图

要说《正义联盟》变成这样一部失败也活该失败的质量低劣的电影的直接原因,显然我们都知道是华纳的一些重大决策失误。

在初剪完成后强行改变整个故事基调,不惜逼退导演换人改写剧本和补拍,把电影剪短到120分钟,半路上船的作曲,完成度不及格的特效,虚假宣传欺骗粉丝……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已经有了许多总结,如果还有人想要回顾,我推荐ForSnyderCut网站上的时间线,大多新闻标题都有中文翻译:

Justice League production and Snyder Cut Timeline (2004- )

我的草稿箱里还有篇关于为什么剧本不能这样改的文章,因此这部分此处就不详述了,这里我主要是想谈谈华纳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策。而我的观点是,华纳从一开始就不明白他们在卖什么,长期的公关问题正对上了同时期漫威背靠迪士尼的极高公关水平,让他们在被动和贪婪之下失了智。

这可以一直追溯到DCEU诞生之前的很多年,但我们还是先从《钢铁之躯》(此后简写为MOS)说起。

超人这个角色,实在是个非常烫手的IP。

说它烫手并不是因为说它热,而是说它是个坑。它看起来知名度非常高,影响力非常大,仿佛拿出来就该万人空巷,怎么卖都是事半功倍,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从1980年《超人II》以后,超人电影废掉了无数的剧本,上映了三部电影,却在30年里都没有成功过。

img

里夫超人四部电影的北美票房

其实这急转直下的跌落,用业内知名动画电影导演/分镜设计师Jay Oliva的话说是因为“里夫超人的故事在《超人II》中已经讲完了,结束了,它无处可去了。”问题在于,华纳似乎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不死心地以为这个“经典”光环还能卖钱。这毛病从80年代延续到了21世纪,让他们在2006年推出了《超人归来》,其设定竟然是接续《超人II》。

看超归的时候,《超人》对我来说已经是小学时代久远模糊的记忆碎片,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超归是这种80年代画风,也着实是不明白这片子到底在表达什么。直到我回顾里夫超人两部,我发现,哦,这片子的意图全在“情怀”!所有我不明白的东西都能在30年前的电影里找到答案。我终于搞清楚了自恋的傻瓜,戴着假发套的莱克斯·卢瑟带着他不知道哪来的女伴偷个孤独堡垒,然后搞个和房地产有关,却和超人实质上关系不大的阴谋的套路是从何而来。必须承认,从对古早前作的延续性上来说超归是真的不错,但即使是这样努力深情的“情怀”呼唤,也追不回当年的热度,《超人归来》制作成本高昂却票房亏本,原本华纳似有意让它和诺兰的蝙蝠侠汇合,最后恐怕是没这个脸来拖诺兰的后腿。

img

超归预算2.7亿美元,emmm

超归和它之前就有过的多次没敢下手的重启尝试告诉我们,其实华纳一直处于不知道该把超人怎么办的状态。这个IP家喻户晓,路人皆知,影响力巨大,却似乎很难变现,华纳很捉急,我一直记得当年看《黑客帝国》相关评论,接受采访的华纳相关人士感慨尼奥穿黑风衣的酷炫现代感:红内裤过时了,他们想把超人搞得“黑暗”。

于是华纳在《黑暗骑士》的巨大成功之后,把超人这个烫手IP也塞到了诺兰手里,说来那个时候有好多人借着诺兰之名贬损扎克,却不知正是诺兰作为制作人,邀请了扎克来拍摄重启的超人电影。

诺兰对这件事的形容是“扎克听了几乎想要拔腿就跑,因为他知道所托之重,但最终对这个角色的爱留住了他。”(出自诺兰写给MOS设定集的前言)现在想想,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诺兰的这个操作,他找到了一个最适合,也最不适合这项工作的导演。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扎克·施耐德是一种最特殊的超人粉。

超人有一些复古情怀粉和力量幻想粉,不少“超人粉”声称里夫式是超人唯一正确的存在方式,余下大部分都是路人,他们知道超人,但跟他并不熟,很多已经觉得超人过时、无聊或者不平衡。

而扎克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人群,他喜欢超人的设定本身所拥有的寓意、矛盾和故事潜力。

这和他喜爱漫画是有关系的,漫画业没有刻意忽略过关于超人“太强大太完美太无聊”的批评,作为快销品的连载漫画总体质量或许称不上高,但在巨大数量和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漫长的漫画史中出现过很多对他的设定有深入思考的故事,而它们其实都从未被搬上过大银幕。由于漫画与电影巨大的受众群体差异,说大部分人其实从来不认识真正的超人,恐怕毛病不大。

为了预防大家说我瞎特么吹,我得上个锤,这是《钢铁之躯》设定集里扎克撰写的导言:

img

翻译一下开头几句让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想法:

在我们所知与所质疑的一切的核心,在我们对自身的真相的发现之旅的终点,在科学与宗教、实体与虚无、物理与哲学的碰撞之处,这里的问题也许永远没有一个真切答案,却能体现在一个非凡的角色身上——从许多角度来说,这便是超人为何存在。

他最适合这件事,因为他对超人的这种认识比起那些“对我来说超人永远代表真理正义美国方式”的人深切太多。他最不适合这件事,因为他的思路里并没有“这是不是最广大观众群会花钱看的电影”和“评论界会怎么说”,他的思考和意图与市场惯性和跟风思维下的期待存在偏差。

但扎克在后者这个问题上也有他自己的理念,当他被问及“你现在是为谁在拍电影?”的时候他立刻回答“我真的、真的只为自己拍电影”。他相信只有为自己创作的东西,才可以保证它的原创性和艺术价值。

我认为扎克这样的思路恰恰是将超人这一IP从复古无趣的深渊中捞出来,赋予现代价值,获得新的活力的最正确方向。毕竟其实很多时候,市场也不知道他们期待的是不是他们真的需要的,复古粉们看似声量不低,却并没能让《超人归来》盈利,便是最真切的例证。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MOS在2013年6月上映。

很强调这个时间点是2012年大概算是个漫改电影业的转折点,那年上映了《复仇者联盟》和《黑暗骑士崛起》,诺兰蝙蝠侠虽然不复第二部的神话,但也并没有太落下风,可以说“黑暗/现实主义”派的漫改电影还和“轻松诙谐动作喜剧”派平分秋色,考虑到轻松诙谐系自带的家庭观影票房加成,该说是未落下风。

但同时,黑骑崛起是一个三部曲的完结篇,复联却吹响了MCU真正铺开局面的进攻号角,MCU完成了第一阶段,也可以说在复联的巨大成功同时,其动作喜剧风格也完全成型——此前的几部单人电影这种风格都还不显著。而且更关键的是,共享宇宙大电影模式的品牌效应也完全确立了,于是它也就成了超人重启面前绕不开的话题。

如果仅仅是“那么DC的电影宇宙要开启了吗?”那不是什么问题,但事情还是比这个复杂。

超人毕竟不是蝙蝠侠,没有过数次银幕重启,从《蝙蝠侠与罗宾》到《黑暗骑士》,各种风格接受度虽然不同,但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单一。他也不像是许多从未登上过大银幕的漫威角色可以重头建立形象,当漫威把奇异博士拍成玩魔法的钢铁侠的时候,人们依然买账。相反地,许多人对超人的理解依然顽固无比地停留在微笑大号童子军和“真理正义美国方式”上。

我后来补了很多MOS宣发时期的采访,看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大IP大制作电影总是围绕着很多关注和批评(scrutinizes),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乍一听似乎理所当然,但到了某一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这类问题非常不对,这世上IP片多了,上亿的大制作也多了,并没有各个都被scrutinize一番啊?类似地,还有大量的关于“如何致敬里夫超人”,“是不是像黑骑系列一样黑暗”和“如何应对和漫威的竞争”这类话题,虽然说主创团队总是能很好的应对,但他们已经提前营造了一种这部电影围绕着批评与争议的舆论氛围。

我实在不喜欢诉诸于阴谋论,因此就不谈这种这种氛围是否是被故意构建的了,至少一定程度上,这种套路本身容易为娱媒/博主拉来更多流量,因此是一种自发的现象。然而它并未源自对电影自身的评价或了解,因此从不公平,它对电影本身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我只希望DC电影好”的“粉丝”也从不在意。

到最后扎克和他的创作团队毕竟不是搞销售的,而华纳……华纳依然不懂超人。如果华纳的公关专业人士真正重视和理解MOS对他们所期待建立的电影宇宙的意义,再敏感再积极一些,一切或许会有不同吧。

《钢铁之躯》初上映,烂番茄评分处于55%左右,而我们所十分熟悉的那种“问一部非喜剧片为什么不够喜剧”的DCEU特色评价,在此时开始成型:

img

更加神奇的是,关于“超人不杀人”的奇怪评论一直令我无法理解地占据着主流,因为每当这种评价出现的时候,我都能看到也有人举出非常明确的事实案例进行反驳,超人漫画和电影史上杀了佐德好几次,包括他们盛情赞美的《超人II》里。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比起摆在面前的实例,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更愿意相信那句传言?

但情况显然是谎话说千遍就成了真相,靠着彼此复制粘贴,大量影评人和娱媒构建了这样一种“口碑”,那就是钢躯“缺乏幽默”和“不符合超人人设”,说真的,若说有人看不懂龙卷风,我是能理解的,但是缺乏幽默和人设OOC这样的批评真心实意毫无道理,没有理由要求某一部从未定位为喜剧片的电影必须有足够的笑点段子,而不符合里夫超人两部的人设,与不是超人更是南辕北辙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即使是这样,《钢铁之躯》商业上并未太受这些批评的影响,仍然终结了超人电影的三连亏,在它上映的2013年成为超英起源电影票房第二名,第一是《蜘蛛侠》,如果按北美票房,第二是《钢铁侠》,全球票房的话钢躯比铁人要高,事实上钢躯比MCU所有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所有超英起源电影全球票房都更高。

然而它的商业成功却几乎没有得到认可。但到了此时,人们完全忘记了超人这一IP固有的一切负面因素,完全忘记了曾有的三联亏,完全忘记了第一次重启经典必然背负的包袱,它的一切成就似乎都是因为这个IP,而且还没能及上这个IP应有的水平。

这种神奇的集体失忆真的令我非常疑惑,即使不去揣测是否有人故意构建这种现象,我觉得也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为什么华纳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这种不正常的批评,并作出应对保护自己作品的声誉和IP的价值?

我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写的这么长,而这才只是故事的一个开头,本文聚焦于“超人问题”和《钢铁之躯》,而真正华纳思路与决策错误的大型滑坡还发生在BVS以后。不过当我们审视惨遭魔改的《正义联盟》,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出“超人问题”的阴魂不散,从第一个镜头开始,魔改正联就开始努力回溯“复古情怀粉”心目中的超人,从调亮的色调,威廉姆斯的主题音乐,和亨利被CGI补上的嘴角那丝意味不明的笑容,到那些非常莫名其妙的台词,正联超人显然就是一个38年后再一次想要复活一个鬼魂。

关于这个超人为什么是失败的,我在“一部被消失的电影”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就不重复了,此处要强调的是,超人的失败,在我看来正是《正义联盟》失败的关键,因为即使他在电影中的戏份不算很重,他却一直都是这个DCEU主线叙事的核心。

而且我更想强调的是,这一失败并非简单地因为强改剧本或者CGI做得不好,而在于这种里夫超人情怀本身就早已不适合这个时代。在这个数字特效技术成熟的时代,单凭“人会飞”显然是卖不掉一部电影的,而微笑与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性台词同样如此。

我在此可以预言一下,如果《正义联盟》悲剧后,华纳坚持这种“我是正义大粉丝”的复古套路,那么超人不仅会跌回2013年他曾经爬出来的深渊,而且很可能这一次会跌得更深更久。

当然也有可能华纳根本就拍不出来下一部亨利主演的超人电影,这个问题……假设我能写完这个系列,大概是搁在最后来讲吧,最后那部分我想要非常乌鸦嘴的来危言耸听地谈谈,正联的错误决策已经造成,并很可能扩大的危害。大家请准备好将我拉黑。

to be continued